经典军用飞机战史风云录_第4章 运输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章 运输机 (第48/64页)

空发动机的功率需要大幅提升,机身和货仓地板材料需要量身定做,就连机场地面都需要特殊处理。

    除了使用成本问题,政治环境更是an-124和an-225的灭顶之灾。幸运的是,两种巨型运输机的命运并未就此终结,反而在民用市场上焕发出新生。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就研制了an-124的民用型an-124-100,也正是后来民用空运对大飞机的需求为an-124带来了春天。20世纪末,欧洲各国在反恐、维和和人道主义行动中急需大型运输机,而其联合研制的a400m一直未能服役,美国c-5仅供美国军方使用,于是,各方将目光投向了可立即投入使用的an-124。

    自1999年起,安东诺夫设计局开始将旗下拥有的an-124机队出租给多个国家运输超重、超大型货物,包括卫星、地铁、轮船、直升机、火箭等,甚至还运送过能搭载214名乘客的图-204客机的机身部分。广州地铁修建时曾特别租用了an-124运送德国新型列车,德国曾租用该机紧急援助我国100万条防洪沙袋,阿联酋曾租用该机运送50多吨黄金,澳大利亚曾租用该机长途低空飞行运送长颈鹿(因长颈鹿无法忍耐高空低压条件)。正是因为民用包机经营方式的大获成功,2004年8月31日,乌克兰基辅航空厂与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航星股份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商定2006年至2020年在俄罗斯生产80架an-124飞机,an-124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型飞机。

    an-124民用化项目的成功使安东诺夫设计局将目光又转回废弃的an-225上。经过约1年的改装与机身强化,an-225于2001年重新飞翔于天空。目前,该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