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是朱元璋_158 论科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8 论科举 (第4/5页)

且是基础的地方官员极度缺乏。

    此刻杨士奇的表情越发的尴尬,讪讪低头。

    “一时的不中,也算不得什么。杨先生少年游离四方,正映了圣人那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朱允熥开口圆场,笑道,“人年轻时受些挫折,也不算什么坏事!”说着,又对解缙道,“再说,你以为谁都像你,少年进士,春风得意?”

    话音落下,杨士奇对朱允熥的感激无以复加。

    解缙不经意的几句话,让他如坠冰窟。因为是当着皇太孙的面说的,若殿下真的记在心里,先入为主,以后他杨士奇哪怕成了状元,也未必有大好的前途。

    但此刻皇太孙不但出言安慰,还帮着自己说话。杨士奇心中,真真是心潮澎湃。

    其实若论朱允熥对杨士奇的观感,好奇之余也就是一般。

    历史上杨士奇入仕稍晚,是一位叫王叔英的儒学大家在建文年间,推举他入京编纂太祖实录。

    而后朱棣靖难成功,入京为帝,杨士奇官运亨通,从翰林编修青云直上,成为辅国重臣。

    而哪位推举他的儒学家王叔英,却在永乐登基时身藏绝命诗,自尽于道观之中。妻子狱中自杀,两个女人投井自尽,也堪称一家忠烈。而且,他一生的著作还有学说,全部遗失。只有清代的四库全书中,能看到些许残笔。

    细细说来,其实这事和杨士奇也没有什么关系,每个人的选择不同,更不能用同一种道德标准来要求所有人。

    “还有,你这人,真是口出狂言!”朱允熥继续对解缙笑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