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章 看我找到了什么 (第3/5页)
煎熟后和水搓团往嘴里塞,类似后世藏族的糌粑(zānba),称之为“糒”(bèi),常作为军粮储备。 种类是挺多,但眼下,因为面粉粗糙,做法也单调,味道让人不敢恭维,还要面对根深蒂固的华夏粒食传统。 所以,面食仍只是案几上的小妾,完全撼动不了各类饭粒的正室席位。 不过悬泉置的石磨,是被任弘改造过的:原本古朴的凹坑状磨齿,被他调整为后世北方石磨常见的八区斜线纹磨齿。因为疏密得当、排列有序,磨面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升,产出的麦面,较其他地方的要细腻许多。 眼下,罗小狗招呼着几个人赶驴磨面,任弘自然等不了他们,东厨院落的另一头,厨啬夫夏丁卯早已用现成的麦面,开始和水揉面了…… 水用的是两公里外的悬泉泉水,打来后在水缸里保存,清澈冰凉,和入不算精细的黄面里,再打一个鸡蛋进去。 夏丁卯过去做饭前从不洗手,近来听了任弘的话,改了这老毛病。 只见黄色的面团在他有力的双手下揉捏、变形,最后拍成一个扁圆形的大面团,放置在陶盆里。 见任弘过来,夏翁问道: “君子,要死面还是发面?” “稍发即可。” 夏丁卯有些好奇:“君子究竟想让老仆,做什么吃食。” 任弘笑而不答,夏丁卯便一个个开始猜: “驴rou黄面?” “胡羊焖饼子?” “也不对啊,莫非是搓鱼子?” 夏丁卯点到的,都是两千年后的敦煌小吃,在任弘的指点下,基本都在悬泉置厨房里做出来了,靠着一口炒锅和这花样百出的吃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