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砍三国之御寇_72、征镇安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2、征镇安平 (第6/7页)

有几大士族的子弟管理,如今不过是一一补个文书章程即可。剩下泰山、东海、下邳这三处的郡县,很多地方到目前为止,基本都是安排一部分天军御外镇守,天辅营则负责治安,却是一个文官都没有,内政上基本都是武将兼管,这等权宜之计,不可长久,趁此机会,还得挑选任命合适的人选。

    如郡守、县君这些,权力极大,更决定内政民生,可谓十分重要。更是第一次正式的任命,王政必须亲自过目,交代了祢衡和陈瑀联合负责,加紧选定名单出来,然后交给他,再来一一确定。

    除了这些地方官员之外,还要任命刺史直属的部门和官员。

    这点便不能照抄了。

    因为两汉名义上始终是郡县制,这代表着郡县有常设固定的体系机构,州反而没有。

    如今的各路诸侯基本也都是自己重新架设出一套体系,什么长史、司马、参军、别驾之类的官员方才给州牧、刺史配置上去。

    最后在陈瑀的建议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政务上设立司马府,军事上设立霸府,考核官员、针砭政事上,设立司空府。

    宰执府里王政任命了祢衡为左司马,张昭为右司马,即为目前一州官员的核心。

    自认王政为主以来,祢衡屡次献计功劳不小,但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相较而言张昭自成为彭城国相后亦是治理有方,更有输运粮草、补充前线士卒之大功劳,可谓允文允武,且无论名气、资历、年龄其实都要在祢衡之上,他位高居祢衡,连祢衡本人也没什么意见。

    补充说下,秦汉的官制里其实都是右尊左卑,如秦代的爵位分为二十级,左庶长是第十级,右庶长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