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3章 借箭 (第2/5页)
手清空了一壶箭之后,发现山包上毫无动静。既没有火器打击下来,也没有一支箭射下来。第二壶箭继续射上来的时候,数百鞑子士兵开始猫着身子顶着盾牌往山包上摸来。 然后,山坡上的鸟铳终于开始轰鸣了起来。 张延龄要求鸟铳亲卫们要节省弹药,尽量保证每一发弹药都要杀伤敌人。鞑子躲在竖起的大木排后方放箭的时候,鸟铳的铅弹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尽管在射程之内,鸟铳自然不会浪费弹药。 但盯着盾牌的鞑子借助箭雨的掩护往上摸上来的时候,鸟铳便可以发挥作用了。鞑子骑兵用的是轻木盾,这是一般骑兵的标配,便于马上举盾,护住胸腹要害即可。除非是重骑兵,才会举着又大又笨重的大盾,可以基本上护住全部身体。鞑靼骑兵都是轻骑兵,自然没有那样的配置。 所以鞑子士兵举着小盾牌佝偻着身子往山坡上摸的时候,胸腹脑袋或许可以遮挡住,但是身体的其他部位却会裸露在外边。 如果弹药足够的话,鸟铳手甚至可以直接对着他们手中的轻木盾进行射击。那些盾牌只能防箭,却在钢珠弹的打击下会很快破碎,从而让他们的要害暴露在鸟铳之下,会被射杀当场。 但是,鸟铳手们弹药有限,自然不会那么做。张延龄要求他们对着鞑子士兵露出来的手脚大腿肩膀等位置射击便可。只求击中敌人,不求杀死对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射伤对手和杀死对手其实没有什么区别。只要能让鞑子士兵失去战斗力减员,便达到了目的。 这是遭遇战,并不以杀死对方的人员为目的,而是要以打击敌人的战斗力为目的。而且,在战场上有一种说法是,打伤对方一名士兵,其实比杀死对方一名士兵还有效。因为伤兵需要人照顾,需要人搀扶治疗,消耗更多的资源和兵力。受伤人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