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8章 建造地狱《二十五》 (第3/5页)
,也很特殊,足够坚固,是我千辛万苦从怪贩妖市岛带回来。 黄泉路,也有上百个“工匠”在铺路。 走到崔府君身旁,我开口道,“崔府君,传说中的望乡台,到底要怎样制作?” 常言道,"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阴阳界,三天到达望乡台,望见亲人哭哀哀"。鬼魂去地府报到前,对阳世亲人十分挂念,尽管鬼卒严催怒斥,还是强登望乡台,最后遥望家乡,大哭一声,才死心塌地前往"阴曹地府"。 正是"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望乡台,构筑阴阳两个世界。 站在上边,能最后一眼见生前亲人,了却心愿,听着简单,却也是最难的部分。 望乡台,原指古代久戍不归或流落外地的人为眺望故乡而登临的高台。 后来,随着道教鬼神观念的成熟和佛教地狱体系的引入,道教逐步把望乡台从现实建筑演变为虚幻存在﹐成为神话传说中,进入地狱的鬼魂们可以眺望阳世家中情况的地方,有时也借指阴间。 在中国古代,有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民间传说中的第一清官包拯(俗称包公、老包),在死后出任阴间的阎王的传说。 据说,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阎罗王,因为地狱第一殿是距离阳间最近的地狱建筑,又因进入第一殿时各路鬼魂尚没有饮孟婆汤,鬼魂们对阳间的生活和亲人们还存有眷恋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阴间的名山,企图再回望一下阳间的情景,但他们却无法望见。在这种思亲欲见却不得相见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声音悲惨,催人泪下。作为第一殿阎罗天子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