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 第77节 (第7/8页)
令相关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桌角靠墙摆了一摞字帖,有朱令亲手写的,那是小时候谢寒梅模仿过的。有卫夫人的簪花小楷,那是朱令亲自为她淘换来的,乡下地方,哪里去找字帖这种金贵东西,不知朱令废了多少功夫,才找到这种适合女子的字帖。 神龛上,道祖的像前有一朵绢花,栩栩如生供在花瓶里。那是十二岁那年,两人一起在灌城灯会上买的。朱令说花要给最值得的人,谢寒梅害羞,虽接过了,却嘴硬说供给道祖最值得。 窗边簸箩里有绣到一半的护膝,朱令之前来信,说成都府天气寒冷,他整日枯坐读书,膝盖都冻僵了。 还有……还有……屋子里许许多多,都有朱令的痕迹。 谢寒梅起身,望着妆台上的铜镜,镜子里的自己,也有朱令的痕迹。 谢家原也只是普通茶农,谢寒梅如何有机会识字? 幸亏这里是道教名山,知府、县令重教化,令有功名的学子冬日农闲开社学讲课,为百姓启蒙,或教诗书、或代写书信,有时惠药局的大使,宫观的道长还会施医舍药。 社学识字,混了温饱的人家总要去听一听的。谢家在这山脚下也算吃得起饱饭,谢寒梅因是独生女,又比别人多一份要强。 可是,别的先生都不正经教她,还要调笑她一个女孩子,不该学这些东西。只有朱令,这个当时的生员,真正秉持圣人教诲,有教无类,愿意教她识字。 是朱令领着谢寒梅跨过的识字的门槛,她才有机会看到门后的风景。 如今掌着家里生意,威风凛凛的谢寒梅,朱令也参与了塑造。 所以,究竟是为什么,人会变呢? 第二天,朱老爷亲自送了银子过来,拿回了自己写的契书,又道:“贤侄女的东西,我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