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99章 (第2/3页)
熙四十八年春中的进士,十月里外放湖广任长沙知县,康熙五十一年连任,到了年底就是第二任任满。 听说,他伯母念叨着孙子,生逼着丈夫应了,待侄儿兼嗣子马俊任期满了,将其调到京中。 又赶上马俊之父中风,以病乞休,如今回京养病,马俊身为独子,也有回京照看之意。 由马俊想到宁春,由宁春再想到如今在西北这边的永庆,这好消息也使得人笑不出来了。 永庆却是豁达,见曹颙如此,不禁大笑几声,道:“说起来,那小子才是如了愿。当初,可是他说不为良医、即为良相的。虽说没有入翰林,但是回来在京官位上熬着,加上家族余荫,熬个二十年、三十年的,封阁拜相也是保不齐。” 谈何容易,马俊家不在旗,不像其他满洲权贵那样根基深厚。 他伯父马衍虽已经从礼部侍郎,调吏部侍郎,算是升调,但因是汉人,想要再升一步,却是难上加难。 加上侍郎已经是花甲之龄,约莫着就要在侍郎任上终老。 将侄儿调回京官,除了有让他回来尽孝之意外,估计老侍郎也想在自己荣休前将侄儿的前程安排妥当。 从翰林做起,熬到二品侍郎,做了四十来年京官,却是屹立不倒,这其中也是尽显人情练达。 曹颙想起当年大家伙在秦淮河上的话,却是有的记忆犹深,有的却已经恍惚了。 永庆见他不言声,用拳头锤了锤曹颙的肩膀,道:“说起来,让人意外的还有孚若。当年见你不显山不露水的,却是哥儿几个中最能做官的。六年的功夫,天成那边不过是两任,孚若这边却是折腾了好几个衙门。京官、地方官都做了,司官、堂官的也都见识了!如今,又是爵位最高的,别的暂且不说,等我儿子大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