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93章 (第3/3页)
毕竟是礼教治国,就算是笑贫不笑娼,台面上也讲究个出身,要个脸面。 王全泰早年虽主动辞官,但是功名仍在。 广州天高皇帝远,行商贾之事,不碍什么,在京城却是不能肆意而为。 听着十三阿哥的意思,是要过两年托人给王全泰补个实缺,挣个前程的。 郑沃雪不愿他露面掺和这个,原因就是在此。 另外,她同韩江氏一样,对这个也满是好奇。 不是为招投标的形式好奇,毕竟早年在江宁,珍珠会上的招投标,她是全程参与的。 好奇的是,是不是所有的采购都能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是不是比单独洽谈一个客户,要降低进货成本?大致能减低几成? 种种疑问,使得她大着胆子,没有用管事、掌柜的,自己变装至此。 招标台上,伊都立已经是喊第二标。 是御药房、寿药房两处的生药储备,虽在太医院的生药房,但是采买却不单单是太医院的事了。 通常都是内务府这边做主,太医院那边只负责列添补单子。 如今招投标是,未来三年常用生药材的储备。 御用的名贵稀缺药材不算,那些都要使专人到专门的产的采买,其他的常用药材,却是由各个药铺购入的。 三年的份额,二十万两,每年六万六千六百余两,也是降数,举一次牌子一千两银子。 药材不比别的,鲜少有业外人掺和,不像有些买卖不分业外业内。加上这标的额度大,京城有规模的药铺就那么几家,所以喊标的不如方才热闹。 稀稀落落的,不过三、四家举牌,最后只剩下同仁堂与其他一家老字号对着举牌。 待同仁堂举牌到十八万时,对方就没有再竞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