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63章 赵桓教子 (第3/4页)
为君之道。” 说到这里,赵桓的话风忽然一转,问道:“朕问你,眼下我大宋的土地越来越多,以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土地,到时该如何治理?” 赵谌有些懵。 好好的从怎么做皇帝上面忽然跳到了以后怎么应对国土面积太大的问题上面,这个跨度是不是有点儿太大了? 总感觉有点儿跟不上自家父皇的思路怎么办? 更要命的是,自家父皇的这个问题还相当不好回答。 历史上商、周是玩的分封制,也都听说过大商八百诸侯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是商被周这个诸侯干掉了,周基本上也是玩完于诸侯之手。 秦、汉一瞧封建制这玩意不靠谱干脆就玩郡县制,可是郡县制的结果就是大汉四百年江山,比之周朝要短了一半。 到了唐朝是一看封建制跟郡县制都不咋样干脆搞藩镇制,结果就是凉的更快。 到了自家的大宋…… 赵谌看的很清楚,如果不是自家父皇忽然雄起,只怕大宋的国祚就该终结在靖康元年了。 这就证明了过度的重文抑文是取死之路,强干弱枝之政其实根本就没什么太大的卵用,而且国土面积越大,强干弱枝的政策就越是不靠谱。 还有更cao蛋的一点就是,无论是历史上的商周秦汉唐,还是自家的大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皇帝英明神武的时候一切都好说,甚至挽江山于既倒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一旦皇帝不靠谱了,那后果也基本上都是凉凉。 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