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98章 诸王齐出 (第5/6页)
和法令类的课程。 学制三到五年,学成之后,就可以进入工厂工作。 这一套东西,苏辙他们在兖州就试验过。 非常成功。 如今第一批的学生,才学了一年多,已经有好多人在纺织厂拿全额薪水了。 年轻的工人,头脑灵活,他们提出了上百项的技术革新,有的是改进蒸汽机的,有的是改进生产线的……兖州的棉纱厂,产量相比去年,提升了两倍还多! 事实证明,理工男还是靠谱儿的,只是他们不太会表达,功劳都被别人抢走了。 王宁安计算过,文理科的比例,最好在8比2,或者9比1,理工类需要占据绝对的优势才行。 早期的发明,还都是工匠弄出来的,他决定将培养的重点,从传统的士人,转向有用的工人。 并且要求,每一个县,都要设置10所以上的学堂,而且将8岁以上未成年人的入学率纳入考成法。 要达到8成以上,才算及格,如果能超过9成5,甚至达到百分之100,就可以根据情况高升。 教育改革,必然伴随着考试方法的改革。 前面说了,因为世家被拔除,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真空,需要填补,地方衙门的官吏,需要大量补充……这一次需要补充的不是通过科举出来的士人精英,而是需要真正能去办事,能够和老百姓打交道,能完成朝廷的任务的小吏。 而一般通过三五年学堂的通识教育,表现优异,就能胜任,也不需要学什么孔孟之道,更不需要学诗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