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57章 王安石的办法 (第5/6页)
过程中,他不断反思,也做了一些调整,没有完全照搬,但大体思路是不变的。 文彦博的这套想法,完全是摸准了王宁安的脉,对症下药,他是不愁王宁安不支持。 但是文彦博这一次算错了。 王宁安早就猜到了他强推改种棉花的后果,可是看过了拗相公的札子之后,王宁安更是不寒而栗,浑身发抖。 这一次拗相公没有讲太多的大道理,他完全把目光放在了普通百姓身上。 王安石提出,改变经济模式,改变延续千百年的种植传统,老百姓是要承受代价的。这没什么难理解的,毕竟一个人换工作还要适应一段时间呢,更何况是千百万的农户。 王安石还告诫所有人,这些农户多数都是佃农,他们没有一点积蓄,很多人还背着债,稍微的动荡,就会让他们彻底破产,难以维系。 如果活不下去,他们会怎么办呢? 上山当土匪,还是下海当海贼? 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人成了贼,到处烧杀抢掠,这个后果朝廷也承担不起! 有人要问了,能不能进行殖民扩张,拿海外的土地解决农民的问题? 王安石也给出了分析,可以,但是作用有限。 就拿西域为例,大宋目前一年的移民不到十万,这已经是很高的数字了。 向南洋移民,一年最多能转移走多少? 三十万,五十万,还是一百万? 别忘了,南洋的气候和中原完全不同,又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