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57章 文相公要入会 (第2/6页)
…不对,不是的! 章惇连连摇头,他神色凝重,“子瞻兄,你别装糊涂,眼下的大宋,和以前不一样了……这些年光是读书人就增加了3000万,你应该明白,这书读多了,道理知道多了,就,就不好管了!” “是不好欺负了吧?”苏轼讥诮道。 章惇也不跟他辩论,“你随便怎么说,这么多读书人,从下往上,这股力道太大了,万一让理学掌握了民心,后果不堪设想!” …… 苏轼在地方混了这么多年,亲眼见证了太多变化,他的心里能没数吗! 很多事情,都是始料未及的。 比如当初,王宁安推动全民教育,苏颂继任之后,继续加大投入,眼下每年花在教育上的经费高达8000万,还不算地方的投入。 结果就是大宋的识字率一举突破六成,逼近七成,按照人口折算,识字的人应该差不多一个亿。 这是什么概念呢? 目前世界上,除了大宋之外,所有识字的人加起来,恐怕都不到一千万,甚至会更低! 比如阿拉伯的很多王公,他们就是文盲,管理领地,处理公文事务,全都靠着特别训练的马木留克。 至于欧洲,英语才诞生一百多年,要到三百年之后,英国王室的藏书室才拥有三本书! 就这么说吧,我们有了唐诗,西方出现了英语,我们修永乐大帝,英王只有三本羊皮卷。文明的差别,是没法用道理计的。 当然了,祖宗再了不起,子孙不顶用,也会败光家业的……只是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