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78章 震动朝野 (第2/5页)
喜欢夸大标题的报纸,在他看来报纸只会煽动情绪,对于国家一点益处都没有。 放下报纸之后,头条果然是史思明议和的事情。 史思明议和的消息传到长安之后,长安就发生了一场政坛地震。 随着郭子仪的奏章送到长安,这场地震的动荡就更大了。 宰相裴冕,苗晋卿,张镐明确表示朝廷应该拒绝史思明投降,应该听从前线大将郭子仪的建议,再加一把劲,彻底消灭掉河东的反叛势力。 而剩余的宰相崔涣、李麟、李岘则表示朝廷应该接受史思明的投降,尽快结束河东的战事,朝廷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 三票对三票,崔光远选择弃权。 政事堂无法达成统一的意见,朝廷其他衙门更是吵成了一锅粥。 颜真卿所在的国子监从月底到七月初,就发生了超过十场武斗,都是持有不同观点的监生,因为政见不同打起来的。 听说御史台也发生了几场武斗,但是被御史中丞压了下来。朝廷各部也在争论,到底应该不应该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前线的两名重臣,郭子仪坚持要继续攻打史思明,李辅国则请求朝廷尽快接受史思明投降。 政事堂也无法达成统一意见,各部争论不休,而《长安日报》每天头版都是史思明投降的事情,长安百姓也陷入到了这场话题的争论中。 颜真卿当然是坚决反对朝廷接受史思明投降的一派了。 他的兄长颜杲卿,在安禄山造反之后坚持在河东反抗安禄山,最后被安禄山诛杀。河东藩镇和颜真卿不仅仅有家族仇恨,颜真卿本人也认为应该彻底平定河东藩镇,才能在这个基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