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5章 皇帝的艰难决定 (第6/6页)
国港口轰轰轰险些挑起超级大国的争端,对宋国而言就是把他关起来也不为过。 但这只能是内政行为。如果在霸权压迫下弄倒自己的功臣,这让韩琦感觉有点像丧权辱国,自断手臂。 就此王安石和韩琦没回应,谈判拖延至于六月十日也无法取得共识。 但另外一边,刚刚经历包拯去世的重大打击,让皇帝的情绪很不稳定,又恰好在恐辽的情绪下遇到了霸权的威压。且赵祯仔细思考苏州港事件后,也认为王雱做的太过分,太不合时宜。 赵祯在很早以前就知道那小子能大用、也能冷不丁的闯大祸。现在他真的膨胀了,除了弄到韩琦王安石容不得他,辽国也要他对苏州港事件负责。 基于维稳心态、居于政治上保护小孩的需要,赵祯终于在六月下旬答应了萧慧的全部条件,做出冷藏王雱的艰难决定。 这算赵祯在晚年遭遇的第二个重大打击,包拯的去世让赵祯比任何时候都珍惜能臣。一个臣子他要做的好、又完全取得皇帝信任,真的不容易。 这十年赵祯基本以叔父心态,看着这小屁孩一步一步成长,带领大宋解决问题的。 但他现在闯祸了,张狂了,理由不足时惹了辽国人或许是次要的。他最大的问题是开始逆反父亲,开始和赵祯另外的股肱之臣韩琦顶着干。这是俗称的顶风作案。 手心手背都是rou,韩琦是头虎,资历威望明摆着。在韩琦不放重大错误,相反神童开始政治不正确时,赵祯觉得只能暂时把小孩冷藏起来,以免放任下去导致大宋政治大乱,他被整个朝廷全方位否定了永不超生。 所以就像他王雱冷藏北京那群清流一样,现在赵祯做出了让自己心痛的决定:冷藏王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