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门_245、桑田改,浩然英迹今犹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45、桑田改,浩然英迹今犹在 (第5/5页)

夫,才把碑文完全看懂。

    在常人看来,用十年才识字有些不可思议。但那时它是一只尚不能变化人形的小妖,世间又没有专门教它读书的学校,它是听人之言、学人之语,到乡村小学的房梁上偷观讲解,每天还要藏匿身形修炼,本身尚在懵懂之中,碑上刻的又是没断句的古文,所以断断续续用了这么久。

    “大明忠烈祠记”的内容讲的是立祠缘起,它是为了祭奠在抗击倭寇中为国捐躯的将士以及民勇。至于“海神庙碑记”很奇特,它并没有砌在寺庙的山墙下,刻成之后就和原先的忠烈祠碑一起深埋地下,上面记录了为何要将忠烈祠改建成海神庙。

    这与一段历史有关,就是清兵入关、攻占江南。这里是大明英烈祠,到了明末清初,此地一度被郑成功所部占据,这座祠堂又添了“汉室孤忠”的匾额,有了特别的含义。等到清廷占领这一带设置州府,这座祠堂肯定是要被拆毁的,当地民众特意将之保护了下来,以示不忘抗倭战斗中保家卫国的英烈。

    当时用的是偷梁换柱之法,将忠烈祠改成海神庙,既可掩人耳目,另一方面民间也传说有一位朱三太子出家为僧。此地百姓出海时都要到海神庙来焚香祈福,其实人们心目中保佑平安的不是那所谓的海神,而是击退掳掠沿海倭寇的先烈,这是一种jīng神上的象征。

    改祠为庙的时候,有人刻了一块碑,说明了这么做的原因。这样的碑是当然不能公然放在明处,而是和原先的忠烈祠碑一起埋在庙后地底深处。碑文上说的也很清楚,期待此碑、此祠将来能重见天rì,不要埋没先烈的浩然英魂。(未完待续。

    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app爱读小说阅读最新章节。徐公子胜治的惊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