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权倾天下 第六百四十四章 黯淡 (第3/5页)
,各省有分局,总局的人由分局会议选出来,一年开多少次会,决定多少事,都由典章制度来决定。” “成这个商董,有什么条件没有?” “有,家产在十万以上的,才有资格。” “胡闹,太胡闹了!”太子面色铁青,恨恨的一拍桌子,骂道:“这不成了唯利是图,铜臭之气臭不可闻!这成何事体,余子俊也是国家大臣,怎么敢如此的胡作非为!” “哼,可不是么。臣刚刚就说了,这种事余子俊也做的起来,以前的廉洁奉公,想来都是装的。” “这种事,朝中无人说话么?” “张佳木熏灼之时,谁敢和他顶?”说到这,万通也有点儿垂头丧气的,想了一想,又道:“百官现在都人心惶惶的,都察院现在落在赵荣手里,这厮是张佳木的亲信,下头的言官都被他看着,六科十三道,人人自危,谁敢出来说什么?况且,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张佳木夹袋里的年锡之,听说被他推出来兼任通政司副使,将来肯定扶正。殿下,您老瞧吧,通政司一落入他们手里,什么反对的奏章都进不了大内了!” 明朝制度,任何奏章在成为公文圣旨之前,都必须由通政司过滤一次,不合格的不规范的或是言不及意的,通政司可以直接就发回,或是干脆不加理会。 毕竟明朝是允许民间上书言事的,这一点不象清朝,清朝的百官还不一定有直奏之权,有直奏之权的就不是普通的官员,而是大臣了。明朝则不同,上到文武官员,下到秀才生员,都可以直接上书,如果没有通政司这个专门的衙门来遴选过滤,恐怕司礼监和内阁成员都得加倍才成。 把通政司掌握在手,也算是一种政治上的手段,毕竟三人成虎,皇帝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