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卷 夺门之变 第九十一章 徐有贞 (第2/6页)
万大军都完了,他做为皇帝当然要负责,就算被撵下帝位,儿子也当不成皇帝,纯是活该。 就是皇帝虐待自己哥哥,这事做的很不漂亮,大失形象,扣分很多。 这是他后世人的想法,在当时却是不会有太多人赞同。君臣名份已定,以小宗并大宗,这是很犯忌的事。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想法,造成他既又和于谦这些正臣走的很近,但又对太上皇报以同情的态度,其因就是在此。 但景泰皇帝夺储那么困难,又怎么舍得把大位双手奉还?一旦让侄儿沂王朱见深复立,将来他人走茶凉,哥哥再秋后算账,只怕身后凄凉,实在是不堪设想。 这是一层想法,还有一层,就是他自己还不到三十,病的虽重,但除了外人,没有病人觉得自己非得着凉葛屁不可,既然还年轻,安知不能痊愈,又安知将来不能生子? 总之,这种微妙的情绪,王文身为当今皇帝一手提拔的大学士,他当然是心知肚明。就在复立之议就要达成的时候,王文出来反对,他道:“如今只须请立东宫,安知朝廷之意在谁?” 这就是说,皇帝最多允许暂时建储来安定人心,但帝意肯定不会在沂王身上就是了。 紧随他之后,翰林学士萧滋也道:“沂王已经退位,不便再立。” 有这两人持异议,复立沂王之说,就不能写在奏折上了。 但事情还没有完。 定稿之前,都御史萧惟贞提起笔来,把奏折上的“早建元良”四个字改成了“早择元良”,一建一择,其间的味道就不同了。早建,尚且有请复立沂王的意思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