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_分卷阅读36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2 (第2/4页)

,又有哪个角儿最好,哪一个可惜了,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旁边玉淳就笑道:“这才是听戏的人呢!小时候她就是这样一个。那时候我家有一个世交人家,家里养着一班小戏。我祖母爱借这一班小戏来家里唱,那时候这样人家里的戏班,因为用功精深的关系,倒是比外头的班子还强出百倍。然而祯娘是什么都见过的,听那班小戏闭着眼睛听挑出十几处错儿。”

    说到这里,玉淳佩服道:“当时当着大人们她不说,后来我们相问——我们那时候比不得她,可以随意出门,到处听戏。只不过家里请了唱堂会的跟着听几回,相比之下算是井底之蛙。这时候她才说。后来回想,确实没有一处说错。”

    祯娘回忆种种,这时候也闭着眼睛听台上。从小到大她都是惯在这些风雅的娱乐的事情上用心下功夫,多少出戏听过?那一点声韵她是灵之又灵的。果然还是如那时候一般,指点几处好与不好,没得分毫错误,倒是比人家班子里的人还熟了。

    然后口述了,让丫头去与班主说。旁边的太太见了感叹道:“原来书上不是说‘曲有误,周郎顾’?如今才知道古人诚不欺我!这些事本来就是有本而来,人家自能做到。譬如今日周奶奶这样,比周郎还强呢!”

    祯娘又笑过一回,有心不在这件事上再说话,于是转而说起当年看戏,江南地方一些有趣的事儿,道:“......那时候我们苏州那边一出戏中各角儿的价钱有定数,按照各自等级来。是以角色优劣,以戏钱多寡为差,有七两三钱、六两四钱、五两二钱、四两八钱、三两六钱之分。”

    大概是想到了这个罢,等到戏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