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2 (第3/4页)
叶孤城道:“若是官府出面建学宫,势必会在朝廷上引起一番动荡,一个处理不好,甚至还会惊动举国上下,挑战秦法根基,若让吕不韦建立私学,从学宫中出来的学子便都是他的门客,若几年后吕不韦真与政儿不死不休,也会有一场动荡。” 如此看来,好像不管怎么样都会有动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叶孤城想,难道没有两全的结局? 官府出面办学,这对山东六国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难事,甚至就国家本身而言还是被提倡的,像叶孤城之前所在的稷下学宫就是如此。 如果说一般的官学都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那稷下学宫就显得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从创办开始不过就是为了聚集全天下的有才之士,国家甚至出钱养着这批读书人搞研究,也不需要他们出现以后在本国做官,对国家做贡献,正是因为此,从齐国学宫出来了大批大批的有才华的学生,在七个不同国家挥洒热血。 可以说,这学宫的出现仅仅是为了扬学士之风,不求任何回报,若不是因为此,稷下学宫也绝对不会流传百年。 但这样的模式,只有在文化昌盛的国家才能办得起来,对秦国来说是大大不可能的。 究其根本,秦国和山东六国的经营模式就不一样。 秦国重农,而山东六国重商。 从商鞅之后,秦国国库中的钱只用于军队以及农业民生,如果将钱用在其他地方,是触犯法律的,很不巧,建立学宫就包括在这触犯法律的内容之中。 如果真的建立官学,对秦国来说,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出发点虽好,但是现在的嬴政却没有办法回应朝廷中的质问。 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