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味_分卷阅读28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0 (第2/4页)

起比一比!”葛员外咂巴着嘴,笑容满面地说。

    “味儿是真不错,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太愿意随自己的性子来,一旦新奇的想法上来,好些个传统就全都丢到脑后了。”夏长慢条斯理地喝着茶,眼睛半睁半闭,语重心长地道。

    “夏先生,这话怎么说?”江mama疑惑地问。

    “饺子原名‘娇耳’,因为绕口所以才有了‘饺儿’的俗称。昔日医圣大人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许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医圣大人为了帮助穷人,支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为穷人舍药治伤,当时的那个药名就叫‘祛寒娇耳汤’,做法是用羊rou、花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熬煮,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之后,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医圣大人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成过年的食物。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医圣大人开棚舍药,每年冬至和年初一都会食用娇耳。这就是‘娇耳’的来历。

    所以娇耳它是耳朵形状的,不是耳朵形的它就不是娇耳,圆的那是丸子,卷的那是卷子,元宝形的那是馄饨。像这么揪在一起的我说不准这是什么形状,做的也挺好看的,但更像烧麦。饺子本身是一种具有纪念意义的食物。再创造新奇也不该偏离它本来的意义。所以,除了耳朵形状,其他形状的都不叫‘饺子’。”

    “夏先生说的正是我想说的。”吴知州一听,仿佛找到了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