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_分卷阅读6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5 (第2/4页)

赶不上做好了给老祖宗当中秋节礼了,宝玉便干脆盘算着当年礼吧,他取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晒干之后也约摸有三千斤。薛家商行如今越做越大(其实是跟着亲戚走,越做越大)倒是想收了棉花呢,但是宝玉自己要送的人可多了。

    京城那边,十六那儿得送一份,甭管以公的名义送奏折的时候送过了一次,这次论私交的,必不能少了他。

    京城中往来有交情的人家分一分,八百斤就这么没了。

    京城那边,收到棉花胎棉的人家,另外还收到一份使用说明——其实棉布大家都很喜欢啊,柔软亲肤,就是瞧着不如绸缎挺括罢了所以很少用以做外衣,现在是使用说明上写了棉布和棉花做夹层棉衣,保暖贴身,那么自然众人就开始吩咐家里的针线人去做起来了。

    这比什么绣花绣纹的简单多了,各家快手的针线娘子很快就做好了,穿上之后,女眷们本就在后宅呆着的还好,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其余譬如林如海、贾珠这样每日要上朝或者当差的人就立即发现了棉花夹袄的好!防风,保暖,比穿一层层的单衣要暖和多了,外头裹着同样是宝玉捎回来的毛披风,这个冬天格外温暖。

    当然,宝玉也书写了厚实的棉大衣的做法,不过京中的人没人选择那样干——八斤十斤的棉大衣实在是太臃肿了,相比较起来,还是毛皮更加轻便一些。

    由此可以看出,棉花被广泛种植之后,最受益的人群,其实是买不起皮子,往年都穿木棉或者咬咬牙全家买了薄丝绵的普通百姓。

    宝玉拿到手的棉花送去京城的还只是小头而已。另外,黑省这边,跟在他身边的一百护卫得分一些吧?还有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