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不要拦着我上进_分卷阅读64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44 (第2/4页)

儿子们来说并不是好事,也松口让苒哥儿明年去冰城让宝玉教半年。

    【回来武举人的把握也许会更大一点?】这几年,李纨也是很犹豫的:【到底要不要让苒哥儿走武科这条路呢?】

    然而这一年半的努力,想要二儿子‘迷途知返’充实四书五经,却是一点效果都没有,苒哥儿铁了心就想去关外,以及兰哥儿对自己摇头悄悄说实话:“二弟的心思根本就没办法沉下去念书。”李纨终于还是死了心:【罢了罢了,就如了这泼猴的愿吧,总归宝玉在前头领着,能少走点弯路。再说了,宝玉连贾环都能照拂了,想来日后苒哥儿这个亲侄儿应该不至于没个好前程。】

    …………………………

    而关外这边,到了十一月,一更和四更也终于抱得了美娇娘。

    时间的脚步从不以人的意志而停留。

    在众人期盼中,寿昌七年来了。

    第363章

    寿昌七年, 后世史学家在研究寿昌帝在位三十余年时间内的各个重大事件之时,把这一年和寿昌十年进行过的两次科举制度变革视为整个大明朝能开创出昌平盛世(特指寿昌帝及后来继位的承平帝两位帝王在任的前后六十余年时间段内)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因为这两次变革,军户、商户、皇亲都能参加科举, 为大明招纳贤能拓宽了来源, 并且正是因为多阶层的人进入了朝堂之中,能够为不同阶层的人发声争取利益, 使得整个大明上下王公贵族或者贩夫走卒都活得有奔头。

    巧的是,这两次变革, 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却是同一个——也是后世被史学家们戏称“一个人可以养活考古界半数人”的贾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