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51 (第3/4页)
的耕田更稀!田地甚至就是一个家族安身立命的根, 就算农民有轮种的观念, 但是哪一个从土地里刨食的人能够放弃一年四熟甚至一年五熟的诱惑? 【三熟吧,还是让早禾遵循它本来的自然规律和产能好了。】事到如今, 宝玉并没有什么创世纪之类的爽感, 反而因为能力越大,行事更加周全了些、心态也更加平和了些。 ………………………… 粮食增产不仅仅是收获变得更多了这么简单,对于朝廷来说,如何调整税赋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宝玉可以预见, 因为早禾的出现,大明上下多少人蠢蠢欲动,譬如说出于公心欣喜于国库即将满谷满仓的户部钱尚书,譬如说处于名利心想要更进一步的琼州知府……这都是容易解决的,最为棘手的,反而是这么三季的早禾收上来之后,稻种该如何分派、分派完之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宝玉可不认为现在的地主和权贵们有这样的觉悟,能够在获得更加丰产的粮食之后想着给佃农多分一些粮食——恐怕更多的,已经开始盘算要加多少成的租子了吧? 再者说,谷贱伤农。 如今琼州岛的军户们虽然不必担心这个,但是等到早禾的种子分发开之后,那些原本庆幸于能够近水楼台种植早禾的南边的百姓怕是没能体会到丰收的喜悦,就要被骤降的粮价给深深伤害了。 这样的问题,既然已经可以预见,就要在出现之前尽可能地掐灭。宝玉相信,远在京城的十六是很乐意因为这样的事儿和朝臣们斗法的。 ………………………… 先说回京里,寿昌十四年的冬天依旧是很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