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寡妇丫鬟_分卷阅读46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69 (第3/4页)

各家酒楼、书院也有赠送。在这个年代,书目多是四书五经等经典,诗词类的书籍也多是某一名家的诗作经他自己或他人整理而成的诗集,像他们这样以花成册的还没有见到,也算独辟蹊径,让人耳目一新。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过行本后,不少读书人为之惊叹的乃是其中收录的前人遗漏的大家名作和和十几首以大周青山客的诗词,以及他们为所摘录的诗词做的精辟注解,使得这一从便进入诗歌的名花再次名声大噪,吃牡丹花宴品评牡丹诗词成了各处文人墨客的雅事,甚至可以说是上流社会的雅事。

    诗词行本中的前朝遗漏名作来自雷天泽的搜集,青山客的诗词当然出自蓝怡之手,她自己的作品只一首,其他的来自于后世的诗词大家。

    蓝怡自幼痴爱诗词,脑子中记住的诗词甚多,牡丹又是历朝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可以说是信手拈来。但她也十分有良心,并没有从牡丹诗词最多的宋代诗人那里摘录,而是从明清诗人的名作中选取的。

    例如清朝杨诚的周益公牡丹有白青绿者:白玉杯将青玉绿。碧罗领衬素罗裳。冰霜洗出东风面,翡翠轻棱叠雪装。

    清朝元威的菴送牡丹:无论魏紫与姚黄,曲录床头共饮香。两日画帘闲不卷。老夫可是护花忙。

    以及清朝印白兰的牡丹诗:花花叶叶采亳神,窈窕行云缥渺春。怪得红颜齐俯首,天风吹下卫夫人。

    在诗词行本以“丹园青山客”自称的青山客在序言中写明了自己乃是当代无名逍遥生,到黄县南青山脚的北沟村赏牡丹突发感慨而成此书云云,是以蓝怡他们的园子虽不大,身价和格调确不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