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4章 兴修水利 (第3/7页)
王老实喜滋滋的跟着走了。 …… 时间来到崇祯十九年(1646年)3月上旬。 崇祯在八百夷丁以及少量新军的护卫下出现在岳州府的华容县境内。 一行千余骑行走在田间地头,抬头望去,只见道路两侧尽是绿油油的麦田,几乎所有的麦苗都已经进入到抽穗期。 抽穗期之后就是灌浆期。 灌浆期之后很快就是麦熟。 自宋代之后,小麦便开始在华夏大地大规模的推广开,不光是湖广,甚至就连广东、广西都大面积种植。 因为冬小麦相比水稻有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冬小麦在进入汛期之前就可以成熟,也就是说,种植冬小麦不用靠天赏饭吃,而是可以稳稳的收获一季小麦,然后再播种水稻,运气好就再收一季稻谷,要是运气不好,稻谷就很有可能被洪水给淹没。 正因为这个,小麦在湖广也有大面积种植。 看着绿油油的麦田,崇祯不由得心情大好,随口吟道:“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管叫吹萧,今年的麦子长势不错,估计是个大丰年。” 高起潜很凑趣的接着说:“万岁爷,这两年的年景都还算不错,既没有发大水,也没有遭大旱,更没有蝗灾瘟疫,可见咱们大明已经时来运转,中兴可期!” 这几句话说得着实漂亮,便是崇祯听了也是心生欢喜,忍不住大笑。 正好一个老农背着锄头从麦田出来,崇祯直接招呼道:“老丈,老丈?” “兀那老头。”高起潜便立刻策马上前喝道,“万岁爷在叫你呢,耳朵聋了?” 那老农却是一脸茫然的看着高起潜,根本听不懂高起潜在说啥,因为高起潜说的是根据中原雅音改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