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134章 六千万两!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4章 六千万两! (第4/6页)

擅长微凋的刻匠。

    然后是印刷坊,找好印刷坊还得找颜料,还得调和颜料。

    得亏有国子监的两千多学生外加奉诏勤王的几千个士子,马鸣騄有充足的人手,同时这些士子对于纸张笔墨及凋刻等事也极为熟悉,同窗之间一说,立刻就知道哪有好纸,哪里有最好的印刷坊,哪里又有水准最高的微凋匠。

    累个半死,总算把差事办成了。

    马鸣騄道:“圣上,印刷坊已经把债券送过来了。”

    “债券已经送到了?走,瞧瞧去。”崇祯欣然起身。

    带着两个儿子来到外间,只见大厅里放了两个箱子。

    顾杲和吴应箕守在旁边,看到崇祯过来,赶紧打开箱子。

    马鸣騄从箱子里边拿起一叠债券,分别递给崇祯父子三人。

    崇祯接过债券摩挲了下,顿时感到一等莫名的亲切,这就是纸币啊。

    好吧,崇祯让马鸣騄印的其实就是纸币,只不过是借了债券的名头。

    如果仅仅只是债券,根本不用这么麻烦,只需让账房登记姓名籍贯,然后再出具一张收据就可以,根本就不会有伪造债券这种事情。

    因为债券伪造了也没用,必须本人兑付。

    印刷纸币就要麻烦得多,纸张得用最好的。

    印刷的油墨得特殊调制,还得有水印和密字。

    所以,崇祯完全是用印刷纸币的标准在印刷债券。

    不管将来是否发行纸币,先把印纸币的技术储备起来。

    当然,眼下肯定不具备发行纸币的条件,毕竟大明宝钞都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