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314章 连根拔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14章 连根拔起 (第7/7页)



    但是等到这些勤王士子撒出去,早晚出问题,三年之后、五年之后乃至十年之后还能剩下多少士子保留初心?只有天知道。

    出了问题的士子,肯定得剔除。

    这时候,就需要有新鲜的勤王士子补充进来。

    那么上哪去找新鲜的勤王士子?再发讨虏诏,号召天下士子勤王?

    这肯定是不行的,第一期勤王士子奉诏前来,大概率是因为热血,但如果再发一次讨虏诏,奉诏而来的多半就是追逐名利。

    而且奉诏前来的士子年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所以说,必须将勤王士子的人员更迭正规化。

    对于这,崇祯也有了全盘计划,那就是国子监。

    等处理完了通寇案以及弑君案,崇祯就正式接管国子监。

    对没错,崇祯将会以皇帝的身份亲自兼任国子监的祭酒,或者说校长。

    再然后,国子监就会面向大明境内所有的府学、州学及县学进行招生,只要拥有秀才功名,且年龄在十五岁到三十岁之间,全都可以报考。

    第二期(其实是第一期)勤王士子拟招一千人,学制三年。

    这一来,三年之后就会有一千名勤王士子毕业,然后每年都会有一千士子加入,就能基本上保证整个勤王士子群体的活力。

    所以说,打造一个士子爱国教育基地就很重要。

    只不过眼下还不具备这个条件,主要就是缺钱。

    修这样一座烈士陵园的工程量,可比修一座帝王陵大多了。

    时间先不说,所要耗费的银子就是个天文数字,崇祯现在还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就算拿得出也不能用来修建一座烈士陵园。

    (本章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