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372章 冶铁御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冶铁御史 (第2/5页)

熟能详,同样的地,同样的人,为什么一个包产到户就能让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原因很简单,就是农民的积极性提上来了。

    同样的道理,佃农和自耕农的积极性也是截然不同的,佃农因为是佃的别人家地,就不会很尽心的侍弄,因为谁也不知道来年地主家还让不让佃?但如果是自家耕地就不同,那肯定是往深了翻土,也肯定会起早摸黑拾粪往自家地里施肥。

    总之一句话,如果让湖广的9000多万亩耕地留在各府缙绅名下,再佃给佃农种,每年撑死了也就产出九千万石!但是如果让自耕农来耕种,就至少可以收粮一亿八千万石,这就凭空多出来九千万石粮食,足以保证江南的粮食供给。

    当然,以上的假设只是理想状态,实际上湖广由于多次遭受兵乱,人口大量流失,现在至少有一半以上耕地抛荒,所以每年能够产出五千万石粮食就顶天了,但即便是这样,改由自耕农来耕种也可以多出来五千万石!

    有了这五千万石粮食,同样足够保证江南的供给。

    所以说湖广熟天下足,这话真不是一句谚语而已,真有事实依据。

    “圣上是说,将藩王名下的庄田充为官田,再然后分给百姓耕种?”章旷差点怀疑自己的耳朵出现幻听。

    堵胤锡倒是见怪不怪。

    “对,别的省先不管,但是湖广乃是大明之粮仓,不能再任由藩王弊政延续下去,而是必须拿出壮士断腕之决心,刮骨疗毒!”顿了顿,崇祯又说道,“好在,分封在湖广的这些藩王大多已经被闯贼和张献忠杀得绝嗣,所以问题不大。”

    在将来,崇祯肯定还要把湖广的模式推广到整个大明。

    因为藩王侵占耕地的情况,除了广东福建和江南之外,整个大明都是重灾区,只要整个大明都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