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415章 哲学思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15章 哲学思辩 (第5/5页)

所谓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封建礼教是好是坏,就让大明百姓来评判吧。”

    对于这样的哲学思辩,崇祯当然是乐见其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极大的解放了华夏先民的思想,铸就了之后两千年辉煌。

    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同样极大的解放了西方的思想,使得西方世界率先进入工业文明,完成了对东方文明的历史性超越。

    几乎是在同一个时期,在大明也上演了心学与理学之争。

    在心学大师与理学大加的思辩之下,封建礼教的根基已经摇摇欲坠,被儒家约束了两千年的思想已经有了再次挣脱束缚的趋势,遗憾的是就在此时大明灭亡了,随着建奴入关这次思想解放浪潮也戛然而止。

    只有鼠目寸光的建奴才会禁锢思想。

    崇祯是恨不得这样的思辩越多越好,范围越广越好。

    所以禁止办报是不可能禁止办报的,现在谁都可以办报。

    当然,如果在报纸上公然扇动反明、反抗皇权那肯定得查封。

    汪伟和阮大铖领了旨意之后离开了,彝伦堂中便只剩崇祯父子三人。

    朱慈烺有些难过的道:“父皇,儿臣让你失望了,没能当好这个监国,致使京中出现了这么大的舆情,还让南直的好几个州府都爆发了粮荒。”

    “欸,这怎么能怪你。”崇祯摆手道,“你只是名义上的监国。”

    朱慈烺这个监国真就是名义上的监国,甚至于连批红的权力都没有了。

    稍稍一顿,崇祯又道:“现在可以说说这次粮荒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朱慈烺道:“九月下旬,随着秋收结束,今年的新米大量入市,然后米价突然间就崩盘了,先是苏州,接着是湖州,米价直接跌到了五钱一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