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3章 明军来了 (第3/6页)
推演还是很有好处的。 经过推演,新军的统兵士子们惊喜的发现每座简易营垒的驻军根本不用一个营,只要留下一个步兵总外加一个步兵哨就足够坚持一天时间。 然后每隔一百里设一座大营,驻守一个步兵旅。 一旦百里之内的任意一座简易营垒遭到了攻击,立刻出兵支援。 按这原则,从登州到大沽口九百多里的海岸线,需要设立简易营垒共计六十座,大型的营垒共计七座,需驻扎11个步兵旅加11个炮兵营。 也就是说,首批出征的三个镇台一大半得用于保护粮道。 不过问题不大,因为没等走到大沽口,第二批新军也就该到了。 不出意外的话,第二批到的新军应该也是三个加强了2.5寸山炮旅的加强镇台,再后面的五个镇台恐怕就没那么快编成。 所以初期用于野战的兵力约四个镇台。 兵力略显不足,但是符合崇祯的设想。 因为崇祯的设想就是把建奴引出来在野战中歼灭。 这样的话,一开始就投入重兵无疑会把建奴惊着,一旦建奴受惊之后龟缩不出,明军就只剩强攻一条道走,这是崇祯不愿看到的。 推演刚一结束,参谋科就开始拟定计划分派部队。 不得不说,有了参谋部之后,军事主官的工作量就极大的减轻。 像徐应伟、阎应元已经不用再为辎重的统筹调配、部队的调度这些锁事而cao心,他们只需要审时度势,从全局计算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