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541章 国运在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1章 国运在明 (第4/6页)

末战功换宁人兄一个朝廷颁赐之谥号。”

    “谥号?此事倒是朕疏忽了。”崇祯一拍脑门说道,“内务府之官员也是大明官员,理应享有六部五寺官员同等身后哀荣,朕回头就给礼部下旨,给予顾炎武等战死在浑河的勤王士子商定谥号,还要给冒襄等士子追赠谥号。”

    “圣上英明。”徐应伟感到鼻子酸酸的。

    宁人兄若泉下有知,想必也能瞑目了吧?

    崇祯一边走一边与徐应伟说话,很快来到浑河战场。

    通过徐应伟的分说,崇祯也得以知道战役的全过程。

    在庆幸之余,崇祯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此役赢得实在侥幸!

    得亏建奴到达的当天没有起风,否则郑森的空军就没法升空。

    若是空军无法升空,也就无法对建奴炮兵展开轰炸,建奴也就不会受到惊吓。

    建奴没有受到惊吓,也就不会在炮兵占据绝对优势的前提下急着在夜间进攻,也就不会把最大的优势自我消解。

    再一个就是,得亏徐应伟有急智。

    若不是徐应伟灵机一动想到堑壕战,

    这一次排队枪毙的结果就将截然不同。

    再还有在明军的推进过程当中,但凡建奴的步兵和炮兵配合得稍微默契一些,哪怕只是少得可怜的默契,也足以给明军造成灭顶之灾。

    因为明军的方阵最多承受骆驼回旋炮的两轮炮击。

    这三个条件但凡有一个不满足,浑河大战的结果就将被改写。

    值得庆幸的是,这三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