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从煤山开始_第344章 火器时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4章 火器时代 (第2/7页)

   只要第一台蒸汽机造出来,并且转起来,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因为有了蒸汽机后,打造工业母机就不再是什么问题。

    崇祯先分别画好飞轮机构、汽缸、活塞及炉锅。

    然后尝试着用铰链、连杆将飞轮与汽缸以及控制阀门连接起来。

    当蒸汽进入汽缸左室推动活塞往右时,连杆就会推动飞轮,当连杆与作用于飞轮的力臂成为一条直线时,连杆也就丧失了推动力,但是飞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转动,然后通过连杆将活塞往回推,这个时候蒸汽就得进入汽缸右室。

    想到这,崇祯当即在汽缸左右室上各开一个孔,顶上再加滑块。

    想了想,又在滑块中间底下开了个空腔,又在中间开了排气孔。

    这样才能把做完功之后逐渐冷却的蒸汽排出去,新的蒸汽才能进入汽缸之中。

    然后这个滑块也通过连杆与飞轮相连接,但方向得与活塞错开,活塞在最左时,滑块得在最右,活塞在最右时,滑块就得在最左边。

    崇祯又在脑子里简单摸拟了下活塞的往复运动,觉得应该能行。

    这倒有些出乎崇祯的预料,他原以为可能得花上十天半个月才能画出原理草图,却没想到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画了出来。

    不过这也跟蒸汽机的原理太过简单有关。

    但其实,机械原理往往都是非常简单的,难点在于捅破窗户纸。

    在没捅破这层窗户纸之前,世人就算是想破天也无法想出一种从不存在的事物,可是一旦被人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就会发现不过如此。

    确定原理没有问题,崇祯又开始画正式的图纸,因为没有铅笔,只能用鹅毛笔,因而一旦画错了就没办法修改,只能作废重新再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