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25章 商贾的时代 (第6/6页)
,不要因为皇明时报的身份,就不敢赚他银子,这不对。” “是是是。”许国连连拱手道,“赚赚赚,必须得赚。” 崇祯知道许国只是嘴上说说,真赚是肯定不敢真赚的,不过他也不想管这些。 身为皇帝,哪里可能管得过来这么多具体事务?他只能是抓大方向、大政策。 当下崇祯又问道:“许翁,你刚才说筹措不到足够的本钱,所以限制了造纸坊以及印书坊的扩大,是这样吗?” “是。”许国连连点头道,“现在各种书籍根本不愁卖,许多书生都是因为书籍价格太贵才买不起,要是价格能够下来,无论印刷多少本都能卖掉,然后印刷的数量一多,平摊到每本书的成本也就小了,书籍的价格也就会更低。” 这其实就是小作坊经营和规模化经营之间的最大区别。 小作坊经营,拼成本是永远不可能拼过规模化经营的。 而大明朝此时的各行各业,全部处在小作坊经营阶段。 即便纺织业,江南各府动辄几万张织机,但那也不是集中在一起的大型工厂,而是分散在上万个家庭中的家庭小作坊。 三大织造局的织机一样分散在千家万户。 所以,此时的大明根本没有规模化经营。 但是像许国这样的商贾已经意识到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但是生产规模的扩大是需要下大成本的,仅仅依靠小作坊的积累,几代人都未必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