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章 淝水之战 (第6/7页)
流民多是经过动乱,练就了一些本领的人,人多劲悍,比那些一辈子在家种地缴租子的人,更能打。 如果不用他们作战,实在是大为可惜。 公元三七七年,谢玄在京口收容大量北方流民,建立北府军。 在谢玄这位合格将领的整顿下,北府兵苦练数年,很快就成为东晋最精锐的部队,也是当时整个中国最精锐的部队。 就在谢玄组建北府军之后的第六年,淝水之战开始了。 平心而论,苻坚在十个男丁里征发一个,这个比例在当时并不算过高,比这更高的比例也不罕见。 但是苻坚是在整个前秦帝国范围内搞征发,从河北到四川,从山东到甘肃,都要按此比例征发,这就会产生巨大的问题。 当时没有铁路和卡车,也没有那么多马车给这些士兵坐,这些士兵赶路只能靠两条腿。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拿,空着手走路,一天走8个小时,公路又修的特别好,那么他也许能走40公里。 但是作为士兵,总要带些随身物品,路也未必那么平坦。 按照历史资料的说法,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一天能走25公里左右。罗马帝国的军队一般也能走出25公里,特别快的时候,甚至能走30公里以上。 但是前秦的军队不是经过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他们能走出20公里已经相当难得了。当时正逢乱世,估计道路也不会被维护的很好。 要是碰上过河就更傻眼了,没有桥的话就只能等渡船。就算把这些困难都忽略不计,一个西北士兵要赶到淮河流域,也要花上两个月的时间。 问题是苻坚进行的战争准备相当仓促。七月苻坚下达征发令,按照常理,这个法令要花一定时间才能下达到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