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九十章 被阉割的血性 (第2/5页)
达八年的叛乱,等到战争落幕,没有真正的赢家。 宰相杨国忠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愤怒的将士杀死,杨贵妃被逼自尽,唐玄宗跟太子李亨分道扬镳,最终被迫“退位”,当了太上皇。 叛乱者也没什么好下场。 讽刺的是两位叛乱首领没死在战场,而是都死在各自儿子的屠刀之下,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史思明也被儿子史朝义杀死。 个人的命运还只是其次,更关键的是安史之乱直接影响了唐王朝接下来的命运,继而间接影响到整个华夏民族的命运。 安史之乱摧毁了唐帝国的统治基础,削弱了封建集权,为封建割据创造了必要条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自此一蹶不振。 等到唐末黄巢起义兴起,藩镇割据加剧,中国历史上迎来又一个大分裂、大混战时期——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时,武人专政篡弑、兵将哗变拥立之事迭生,后周太祖郭威如此,宋太祖赵匡胤本人亦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而得国。 为了防止此类事件重演,赵匡胤遂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又借杯酒言欢之机,晓喻诸将告老辞职,史称「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的「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政策,虽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权力,使宋朝国祚延长,却造成两宋积贫积弱,使财政拮据、地方凋敝、外患深重。 终两宋之世,这种局面一直没有大改变。 自唐之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