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六十二章 夏王打白条 (第2/6页)
士的要求,将一袋袋大米,一筐筐海鱼,一箱箱货物搬上战舰。 商人们见了,心在滴血。 本来嘛,拉巴特港作为一个大型码头,这些货物都是商人们准备卖给来往商船的。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丰富,几乎能满足商船的各种需求。 这一下完全便宜了远征军。 当然,大夏王朝的地中海舰队不是土匪,更不是海盗,用官面上的话来说,他们是来“解救摩洛哥百姓于水火之中,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 因此,搬走的物资都只算“借”,军队也打了借条。 一旦战事结束,商人就可凭借条到未来的总督衙门去赎回物资,或者兑换同等价值的金币。 商人们自是不信,但还是小心翼翼地将借条保管好。 未来,等到摩洛哥行省总督衙门成立,确实承认这些借条的合法性,让那些不小心将借条弄丢了的商人是悔恨不已。 战争期间不幸阵亡的商人,那自然就另说了。 至于行省总督衙门跟枢密院之间,因为这一笔烂账到底该划入行省财政开支,还是划入军费开支,而打的口水仗,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只是一点,始作俑者、在借条上签上大名的欧阳朔,每次到摩洛哥行省视察,面对行省总督的追问,总是顾左右而言他,岔开话题,让人很是无奈。 有一位聪明的商人没去将借条兑现,而是突发奇想,将借条当作收藏品给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若干年后,那张有夏王亲笔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