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76章 拥有四海的皇帝牛来了 (第2/5页)
部分,一部分驻扎在喀喇湖周围,除了精锐的古拉姆战士和伊克塔骑士,就是阿斯兰汗政权的官员、学者,以及官员、骑士、学者的家眷和奴仆,再加上技艺精湛的手工业者和富裕的商人,还有一些精壮的民兵,哦,还有不少年轻的女子。总之,都是精兵和核心人口! 而另一部分营地则摆在阿赖山口外面,当道下寨,堵着通往阿赖山口的道路,远远看去像个难民营。“难民营”里面的,当然都是被阿斯兰汗抛弃的人口,不是老弱,就是不属于喀喇汗部的百姓。拖家带口,带着不多的家当,跟随着阿斯兰汗一路辗转而来的不明真相的群众。 其实阿斯兰汗的政权相对疏勒、于阗两处的原住民而言,就是个外来政权。疏勒、于阗一代的原住民都是古雅利安人种、汉人和突厥别部回鹘种的混血,也许还有相当部分藏人的血统——葱岭大山中的塔吉克人,其实就是血统比较纯正的古雅利安人,而疏勒、于阗一带,则古雅利安人种和汉藏人种的混血。 而阿斯兰汗的喀喇汗本部则是七河之地的游牧突厥部落,族源上虽然也有一点回鹘血统,但并不是回鹘人,他们自己都不承认,只是被宋朝官方误以为是回鹘。 所以安西一代的原住民并不是突厥,也不是阿斯兰汗的统治基础。相反七河之地的葛逻禄人倒是和喀喇汗人更加亲近,可以视为阿斯兰汗的基础。 大难临头的时候,保存核心本部,抛弃依附部众,甚至抛弃本部的老弱,保存精壮,一直都是草原游牧民族的生存法则。阿斯兰汗政权的根底,其实也是个游牧民族,自然不会讲什么忠孝仁义的。 而这部分被阿斯兰汗抛弃的子民,为数超过了二十万!在十余日的高原行军途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