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6章 这仗怎么输? (第2/5页)
军粮,都逐渐试着让民间的船队负责运输,乃至采买包运。 利益动人心,也确实能催发人的积极性,而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使此政策的施行上升了一个阶段。虽然整体而言,占比还不算多,但却在提升,也确实给朝廷的省了不少事。 当然也出了不少问题,总结了一些经验,制定了一定的规矩。因此,到此次平南,则更加得心应手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组织能力的考验与锻炼是无与伦比的,而经过北伐那等规模的战争考验的大汉朝廷,在南征这种“小战”上的组织上,也可以说是得心应手的。 瓜洲渡头,披着一件厚实的深黑大氅,李谷矗立渡口,临江南眺。身上的大氅上,绣着金丝龙纹,贵气很重,乃是皇帝特地自东京遣人送到扬州来的,另有一副护膝、绑腿,是念及天气渐寒,而李谷身患风痹之症。 对于皇帝的关怀体贴,李谷唯有誓死以报,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平南大业上,为大汉的一统天下,走好最后一步。 江面之上,寒雾稀疏,自北向南张望,可以看见,南岸的叠叠群山,以及依靠形胜所立的敌军水陆营寨等军事设施。 李谷虽是文人,但身上始终具备一种豪气,一种气魄,这也是刘承祐愿意也敢让他的领军平南的原因,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他一个愿望,就付之以大权,也是不可能的。 遥望对岸的京口,李谷苍老的面容间,却透着一股自信,一种踌躇满志的姿态。 “大江横万里,古渡渺千秋。 浩浩波声险,苍苍天色愁。 三方归汉鼎,一水限吴州。 霸国今何在,清泉长自流。” 一时兴起,李谷低声吟了一首戴叔伦的诗,语气中有几分感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