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四章 文学的意义 (第1/9页)
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文心凋龙》 人具有七情六欲,受了外物的刺激,便产生一定的感应。心有所感,而发为吟咏,这是很自然的。 浅显的说,写是为了抒发自己的心情,读是为了给自己的心情寻找共鸣。 这就是余桦所讲的‘慰藉’,李培风认同,网文的爽点就是种‘慰藉’,yy嘛,太能慰藉了。 但他认为文学还有些深层的意义…… 实际上,这些意义就是当代文学存在的问题。 文坛之中几乎所有人对此都心知肚明,尤其是那些当代文学的研究学者,但是他们不肯把问题说破,因为这样会得罪人,刨根问底会让领导很没面子,而且把当代文学说的一文不值了,他们这些搞当代文学研究的自己的地位也受损。 李培风作为北华师文学院的研究生,加上网络作家的身份,也算是文坛中人,他这个小蚂蚱不在意什么当代文学界受损不受损的,读研早期写过两篇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论文。 论文中李某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当代文学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这帮年迈的传统作家,对文学意义的理解有些过于单一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他们在那个过去几十年中长大,身处于当时的成长环境,那个群敌环绕、全民忍辱负重,激荡且变化莫测的时代,这给他们的世界观带来的影响太大了,从而导致他们对文学意义的诠释,以及故事背景趋于相似。 即便罪责、沉重、苦难等负面的东西是人类最古老的问题,文学作品绕不开它们。但所有人都知道,既有黑暗必有光明,黑与白是同时存在于世界的。可对于光明的一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