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_科举出仕(士) 第125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科举出仕(士) 第125节 (第6/8页)

洋商交易。而揽商制,则是指大燕商人包揽交易中的所有环节。至于选择以上哪一种贸易往来形式,全看商人自己。”

    其实说到底,就是约束洋商,实现税收。

    “而公商制,则是由贸易司官员和大燕商人,共同组成商会,共同商讨并规范市价,把握议价权,以免发生囤积居奇等诸多乱象。”

    第153章

    在黎池解释运行机制的时候,贞文帝坐在龙案后安静地听着,一圈一圈地转着手上的扳指,呈若有所思状。

    贞文帝做了这二十多年皇帝,心术早已修炼得至臻化境。因此从黎池的话里行间,并不难听出其言下深意……

    什么承商制、保商制等多种贸易方式,任君挑选?不过是从多角度约束洋商,将其拘于商贸司之中,防止洋商以经商之名,在大燕游走乱窜,扰乱大燕民间的经济和治安。

    而公商制中的商会,选定合适商人加入,这其中‘合适‘一词,就大有文章可做。且规定商会中要有商贸司官员,这又从另一方面确保了,可将海上商贸框定在一个有序的框架中。

    “……至于商税的征收。”黎池说得口干了,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继续说:“考虑到商人们运输不易,臣定下了两种征收额度。如:本朝卖出的瓷器和丝绸等,以及洋商卖进的价格昂贵的奢侈物,则是‘十取二‘。若是价格一般的平常之物,则‘十取一‘。”

    贞文帝又想到,之前定下的种种运行机制,竟是刚好确保了商税的征收……

    所以这黎和周谋算的,并不止海外蛮邦或许会传入的‘有用事务‘,还有从商人那里征来的税银。

    “和周,你觉得若是商贸司完全运行之后,每年能征上多少税银?”

    有关这一点,黎池参照前世‘广州十三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