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3 (第3/4页)
太心软,而是陆辞过于玄乎。若非如此,又怎么会哪儿叫陆辞cao上心了,哪儿就真的会叫陆辞说中,不久后就要出事儿? 寇准不知的是,陆辞在呈上这一奏疏时,就做好了会被他拒绝的全盘准备。 然而寇准应得这么痛快,叫陆辞遗憾自己白费功夫、白白准备了第二、第三封奏疏之余,也极干脆地在当天下午,去往东宫给太子讲学前,就将事前写好的具体章程给送去中书省了,好叫寇准尽早过目了。 寇准接过时,忍不住挑了挑眉,不满道:“你这是算准了我会同意了?” 陆辞笑道:“相公素来爱民如子,定不忍叫细民年年受坏屋之苦的。” 一顶高帽戴到头上,直让寇准嘴角一抽,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发陆辞走了。 等陆辞走后,寇准就发泄一般将那一叠文书砸在桌上,引来四周官员侧目。 偏偏在下一刻,他就又没忍住,将那章程重新拿了起来,不耐地翻开。 翻了几翻后,他阅览的速度,很快就慢了下来,面上的神色,也从不以为然,逐渐转为认真…… 陆辞如何会不知寇准的难处,哪儿会叫他太过为难? 莫名提出治水,要想申请大笔款项,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哪怕计省之首并非林特,也绝无可能批准下来的。 不过,在陆辞的计划中,解除京城洪灾隐患,也并不需要大笔款项。 当务之急,自然是临时雇佣人员,进行淘渠。 城外堤防的修缮和补筑,在不少有心人眼里,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肥差,陆辞若不想自找麻烦,还连带拖累寇准下水的话,就不可能打它的主意。 从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