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29 (第3/4页)
,先后递上奏疏,主动请辞。 赵祯对张士逊不过是象征性地挽留了几句,对多年倚重的李迪,则是真心实意的不舍。 但他也清楚,李迪先后曾为首辅次辅,早成了无数人的眼中钉,虽终日兢兢业业,却终究未曾有过亮眼政绩,这会儿主动请辞,既是为自保,也是为分担他的压力。 因而在李迪坚定地反复求退后,他无奈叹息几声,只有允了。 王曾虽也是不惑之年便入政事堂的‘新’贵,但有个更惹眼的陆辞挡着,他便称得上是稳打稳扎了。 加上他平日行事,皆是慎之又慎,纵要弹劾,也捉不到多的把柄,因而他处之泰然,浑然不受弹劾影响。 寇准更不必说:他身为多朝元老,受赵祯重用多年,还有那一时无人能越的澶渊之盟的功劳在身,这么多年攒下的厚实履历,加上他本性恋权,舍得下脸皮,以他那爆裂脾气,谁当着他面阴阳怪气、都敢喷个满面唾沫…… 除非是官家执意、或是颇有份量的官员肯豁出一身剐、也要拉扯他下来,必须做出同归于尽的打算,不然,还真是轻易动摇不得他。 对政事堂的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指责问难,随着李迪与张士逊的主动出局,终于落上了帷幕。 但对久久未现战果的西线退兵的呼声,却仍是居高不下,叫赵祯难以支撑。 更让他觉晴天霹雳的是,离开大内、次日回政事堂述职的陆辞所递上来的两本奏折。 第一封,是要请辞参知政事的职事;第二封,是提议将东西线主将调转,由曾与唃厮啰并肩作战过、深知李元昊厉害的曹玮带领西军。 对此,赵祯却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