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635 (第3/4页)
与其正面交锋的冲动,甚至在躲藏闪避的过程中,故显狼狈,显现怯战之心。 不知他是有意示弱,便更催长了谭营对灭除他的志在必得,连追到明显不利于对方的城池之下,也不肯放弃。 清涧城中副将也密切关注着夏军动静,每当看谭营数次亲自带兵,前去羌寨时,他都心急如焚,反复向狄青请求出兵。 趁其主将不在军中时发兵突袭,不正是驱散夏军的大好机会么? 狄青却摇头,再次否决了这一提议:“还不是时候。” 还不是谭营最气恼、最傲慢、最丧失理智的时刻。 谭营领一万五千精锐骑兵,而大宋这边,纵使算上留在清涧城中的一千精兵,也凑不足万人。 舍弃据守城池、以逸待劳的优势,去选择硬碰硬的打法,双方都将伤亡惨重,哪怕取得了最后胜利,也显然是不划算的。 狄青很是爱惜手下将士:他可还准备带着他们继续出征呢,哪里愿白白折损在这里。 更何况,谭营绝非轻忽大意之辈:从他驻扎清涧城外,却是除了头日对清涧城墙发起试探性的猛攻外、就不曾靠近半步,只专心看守水源的这份守株待兔的耐心……其城府之深、心性之狡诈,由此可见一斑。 不过,也应该快了。 狄青望向不远处山头冒出的狼烟,听着隐隐约约传来的金戈与哭喊声,若有所思。 ——从羌寨中得到城中并不缺水的真相,应能成为压垮谭营耐心的最后一根稻草罢。 当晚,夏军军营中sao动频频,传出的声响之大,连清涧城头的兵士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狄青亲至墙头,沉默地等待一阵后,却见敌军军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