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21 (第2/4页)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 宋朝的地方机关分三级,分别为:路,府州军监,县。最大级别的“路”设有安抚使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监司。 次级别府州军监设有官员知府、知州、军、监、通判。 2. 宋朝官员的升迁,其实有迹可循。只要安分守己、按部就班完成分内的事情,就会通过“磨勘”得到升迁的机会。“磨勘”,就是业绩考核制度,所有在官场任职的人,经过一定时期,都可以主动申请升职。经查明其资历与升职的规定相符,不需要在职务上有特殊的表现,职位都可以逐步上升。() 3. 殿试头三名和省元初次任官,可以不必宰邑。() 4.殿试合格者会被授予一定的官阶。如仁宗时,状元授将作监丞官阶,榜眼授大理评事,探花授太子中允,并通判诸州。第四名授校书郎,第五名授奉礼郎;皆注签书诸州判官厅事差遣。第六名授两使职官。第二甲授初等职官,第三甲授试衔知县,第四甲授试衔主簿或县尉,第五甲授判司簿尉。() 第七十章 虽然李炳忍痛将修建自引水的功劳安了大半在献策的陆辞头上,但这说到底,只是给一城百姓提供了便利的程度。 且不说起效时日颇短,单是修造时,就因极其依赖周遭的竹木植被这点,而难以被其他地方复制,影响力便被极大地局限了。 李炳虽对此大书特书,但未在朝中掀起多大波澜。 倒不如说,这等小事,还是托了新任省元掺和其中的福,才引起了一阵小小惊奇。 然而也就惊讶这么一小会儿,连皇帝赵恒都很快丧失了兴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