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46 (第4/4页)
对欧阳修的才学有多优异,陆辞当然不存任何怀疑。 然而科考上的情景,可完全不同于素日雅集上做诗词歌赋的自由,更讲究细致的规则。 官韵、字数、答卷时必写的注脚……看似基础,却往往被下场经验较少的学子们所不知,以至于稀里糊涂地就遭到了黜落。 阅卷的考试官们水准参差不齐,但对于最一目了然的犯韵、点末、漏韵、多字或少字的错误,却是绝不可能错过的。 只要是触犯这些的试卷,根本无需多看,充其量道一句可惜,就分至黜落的那一堆了。 要说起对这些制度的了解,作为曾因机缘巧合连中三元,之后又当过一次贡举的解试考试官、和制科阁试主考官的陆辞,还真当得起欧阳修这一拜,和那一个‘教’。 “你可切莫误会我的意思了,”陆辞接触到欧阳修满怀期待、又欲言又止的一双眼睛时,笑着说道:“我绝无‘读书无用’之意,只是不论是为柴米油盐,赡养家慈,还是为兼济百姓,报效君王,你都需先保留真正的渴求,先钻研时文,博取功名,待条件时机具都成熟了,才可摆脱桎梏,自由打算不是?” 在难以果腹的窘境中,谈追求理想,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要登上科举的登天梯,就得老老实实钻研规则,争取早日及第。 为官这么些年,陆辞没曾少见过,靠贡举出人头地,之后却又对应考的‘时文’不屑一顾,甚至深恶痛绝者。 然而考试时最看重的时文,亦是政府文书的基本格式。哪怕科举得中,之后担任职官,也不可能少写四六骈文。况且骈文不过是文体的一种,从中所出的不乏精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