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24 (第3/4页)
,动摇李元昊那本就来路可鄙的王位,抵消王尚书遭掳的影响。 而且陆辞办事这般雷霆得力,无疑是对他能力卓越的强力佐证,原本对自己的一意孤行颇有微词的那些朝官,也不可能再厚脸皮说得出诽议对方的话了。 尽管不难猜出,这刚好撞上的时机,多半只是巧合,但素来对陆辞信心满满、偏心而不自知的小皇帝,还是毫不迟疑地将功劳扣到了小夫子的头上。 若不是小夫子治理秦州有方,外交得当的话,就赵山遇这惜命怕事的性子,还会敢来投么? 即使投了,又为什么非投秦州?即便投了秦州,如果小夫子不是魄力十足,又岂敢在诏书到来前,就先将人安顿下来,却不是为免生事、平白招人口舌而把人直接撵回去? 最重要的,还是小夫子与我虽分别多年,天各一方,师徒间却仍是默契十足啊! 赵祯喜滋滋地将这封他眼中的表扬和长脸信给反复读了几遍,才恋恋不舍地重新叠好,轻咳一声,正色交给因目睹全程而脸色微妙的内臣:“将信送到议事堂去,让李、寇、丁相公过目。” 内臣赶紧垂首应令。 赵祯定定地坐在椅上,出了一会儿神,忽道:“你们都先退下吧。” 内侍们面面相觑,不敢开口问询,便应声退出殿中了。 等确定所有人都退出里殿后,赵祯再不去抑制一直上扬的嘴角,勉强趴到在身前案桌上,身体不住颤抖的同时,发出一阵阵克制的笑声。 ——登上极位已有数年,他可总算将小夫子好些年来纹丝未动、甚至还明着平调暗着降了的官位给‘嗖’地升上去了! 一想到这点,赵祯按捺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