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卷阅读29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91 (第3/4页)

其微薄的俸禄息息相关。

    陈知县感到无能为力后,只有派人打听一阵,‘确定’那些人自有分寸,且善观察形势,只挑拣软柿子捏,胃口也不算大,伤天害理的谋财害命的事更不至于干后……便心安理得地真听之任之了。

    他彼时想的是,倘若东窗事发,受牵连者无数,自己顶多算是随波逐流罢了,应也无甚要紧吧。

    一忆起那会儿的鬼迷心窍,此时此刻的陈知县,直悔得肠子都青了。

    这哪儿是无甚要紧的势头!

    陆辞其实多少能猜出,陈知县长期不闻不问的原因。

    更不难想到,与这人持有相同想法的,定然不在少数,才让商船遭到胁迫横索的恶劣处境一直存在,且大多不得不选择忍气吞声,最后习以为常。

    一部分锅还得扣在大宋官制的头上——知县任期绝大多数不超过三年,资满之后,又将调往别处从头开始,根本不予结建势力的机会,而知县想要有所作为,也难如登天。

    就如他曾对太子所阐述的那般,往往第一年只拿来摸索和熟悉情况,第二年整顿旧务,第三年,则开始为筹备调任四处宴请,结交人脉了。

    铁打的吏员流水的知县,面对盘根错节的当地吏员,还有虎视眈眈的通判时,除极少数有决心魄力的能人外,饶是想要整治,也往往因束手束脚,无人可用,而无从下手。

    当然,这也绝不该成为他为虎作伥,放任自流的正当理由。

    对诚惶诚恐,满头冷汗的陈知县,急脚递铺的军士,只板着脸,例行公事道:“陆秘书监接诏。”

    陆秘书监?这人是谁?

    这,竟然不是给他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