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卷阅读7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 (第2/4页)

但直到元祐八年5月27日宋哲宗采纳苏轼的意见,才真正进行限制。

    6.‘涂’=涂改

    ‘注’=注释或者添注

    ‘乙’=勾转倒误

    奉要写在答题前,最后要自己数上一共写了多少字,写下来,再写上‘涂’‘注’‘乙’的总共字数。一旦作伪或者遗漏,后果很严重……

    7.不考式:犯不考式者,即不予录取。

    每个时期的不考式条例不同。拿仁宗庆历四年的举例,一共有十五条,后来高宗时期更加具体了一些。

    三之二六的中提到:

    策论诗赋不考式十五条:策一道内少五字;论诗赋不识题;策论诗赋文里纰缪;不写官题;用庙讳,御名;论少五十字;诗赋脱官韵;诗赋落韵或用韵处脱字;诗失平侧(脱字处亦是);重叠用韵;小赋内不见题意;赋少三十字;诗韵数少剩;诗全用古人一联;诗两韵以前不见题意。

    8.点抹

    南宋高宗颁布的,附记载:

    抹包括文理丛杂,文意重叠,误用字,脱三字,文意不与题目相关,诗赋重叠用事,诗赋不对等二十条。

    点包括错用一字,脱一字,误一字,赋少五字,论少十字,诗叠用一字。

    关于处罚,按照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的旧例,大致为‘脱误三字为一点,三点为一抹,降一等;三抹九点,准格落’。惩罚是非常重的。

    9.仁宗景佑四年(1037)年才开始解试誊录,大中祥符八年则开始了省试誊录,在这之前,只有殿试有。

    按照本文时间段,此时的解试只有封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