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_分卷阅读5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584 (第3/4页)

,下了血本了。

    据说在澶渊立盟约前,先帝愿给辽国的岁币上限是一百万两白银。

    在国力上,吐蕃自不能与辽国相比,但战略意义上却非同一般。

    因此赵祯思来想去,咬牙定了六十万,只需在三年内出兵即可。

    陆辞做了个‘噤声’的手势,轻声道:“当心隔墙有耳。”

    晏殊亦无往下说的打算,点点头,刚要再问,就听陆辞淡定回道:“初步谈下来是十万一年,初定二十年为期;同时开放茶马市,税收与吐蕃三七分;日后收购马匹,需全从河湟处;赞普承诺两年内出兵,但需大宋至少出五万人马来;今年内再卖五万匹青唐良驹,为那五万人备战做筹。”

    最后那条件,倒不在陆辞的计划之中。

    而是唃厮啰不甘心地也要求大宋出兵时,立马就遭到了陆辞理直气壮的拒绝。

    他拒绝的理由,自然很是充分:大宋极其缺马,就连不少士大夫(他以曾经的自己为例)也负担不起,出门大多靠驴,加上马价一直居高不下,每年能负荷得起的购马数额,至多五万匹。

    跟大宋目前高达六七十万的兵士一比,这五万匹马便显得少得可怜,更别说还有近半需作别的用处了。

    能投入到军队里的,远称不上宽裕,那纵使派兵支援,也只能派步兵。

    且不说骑兵一直克制步卒,单是试想要让那么多步卒走到青唐,就要近半个月的功夫,更遑论上战场去?

    怕是早延误了军机,还得空耗大量物资,于双方具都不利。

    唃厮啰一时不察,叫陆辞带歪了去,觉得颇有几分道理。

    于是,便理所当然地承诺再以低价额外卖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